- 罗伟贤;李伟珂;王至婉;
证候诊断的核心要素是对证候属性的表达,准确辨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的内涵,是识别、判定证候诊断外延的基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的内涵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相对稳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外延指四诊信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主要内容;理化指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客观标准;体质、病史、病程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补充内容。理解和把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诊断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丰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学理论,为临床证候诊断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1年04期 v.36;No.275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马坤;庞晓晨;卢艳;张静莎;
《伤寒论》第六条论述的"温病"与"伤寒"所感邪气相同,均为寒邪。二者发病形式不同,后者感而即发,前者感而不发,至春才病发诸证。温病的发病因春升之阳触动伏寒,邪正交争于外,故而"发热",少阴乏源于内,出现"虚故饮水自救"之象,故"渴";太阳病极轻,为区别中风、伤寒之恶寒较重,故言"不恶寒"。临证诊断温病应从发病时间、发病的气候特点、症状特点着眼。对于温病的治疗,应通过症状判断太阳之实与少阴之虚孰轻孰重,再定发汗解表与温阳补肾孰先孰后,或如何相兼而行,方可效如桴鼓,不至"变证"迭起。
2021年04期 v.36;No.275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涂爽爽;郭卉;
肝癌病因病机复杂,多因饮食不洁、情志所伤、外邪侵袭、机体禀赋等原因导致湿热蕴结体内,机体枢机不利,脉络瘀阻,日久成癌。因肝癌病机不同,采用的治法也不尽相同。长期应用西药治疗会降低药物敏感性,继而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大,患者常难以承受。中药具有多靶点、毒性小等优点,在抗肿瘤、逆转耐药性、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04期 v.36;No.275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刘博文;唐璐;王丽;刘长英;周莉;
小脑萎缩病位在督脉,其病因主要为督脉受损与不充。临床治疗本病时,不可概以痿证论治,应酌情使用风药,发挥风药在外感风热致痿、风湿致痿、郁火内生致痿、肝郁化火致痿以及清阳不升、督脉失充致痿中的治疗作用。另外,需要注意本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稳定病情、改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2021年04期 v.36;No.275 699-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屈杰;温娜;杨景锋;李小会;陈丽名;
消渴为气血津液病证,由于患者体质、病程、并发症以及医家的学术流派不同,其治法较多。该文主要归纳分析清热法、温阳法、养阴法三大治法的产生背景、治法、方药。清热法主要包含清热泻火生津、清热解毒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温阳法主要包含温补脾阳、温肾助阳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附子理中丸、肾气丸;养阴法主要包含养肺阴、养脾阴、滋肾阴,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麦门冬饮子、增液汤、六味地黄汤。
2021年04期 v.36;No.275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聂文欢;张翠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凝结,乃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痰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致病因素,又作为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痰浊与瘀血之间的同源关系,决定了痰瘀形成之后不仅可单独致病,还可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相互影响。对本病的治疗,当以化痰祛瘀、清热解毒、宣痹通脉为主,兼顾养阴生津、调理脾胃。
2021年04期 v.36;No.275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骆金文;
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联,其中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象的改变首先反映心的功能状态。望舌形是舌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舌色和舌苔相比,舌形诊法的客观性更强,更能充分体现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血瘀、寒凝、痰浊痹阻心脉为标。舌体的老嫩可反映冠心病虚实的变化;舌体胖瘦、是否有裂纹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气血津液的盈亏;舌形苍老,舌面有点刺,多提示冠心病痰瘀日久,郁而化热,热毒充斥血分;舌体胖大而滑嫩,舌色淡白,多与冠心病患者命门火衰、水湿阴寒邪气蓄积有关,为阳虚寒凝之证;舌下脉络形状的改变侧重反映血液运行情况,对冠心病瘀血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21年04期 v.36;No.275 7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 ] - 周瑾;郭朋;田园硕;严海艺;
"肝为罢极之本"这一概念是对肝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罢极之本"应与肺的"气之本"、心的"生之本"、脾胃的"仓廪之本"、肾的"封藏之本"成并列关系。肝体阴而用阳,同时蕴含了阴阳两个属性。罢极之本中的"罢"可作"消散"讲,其性属阴;"极"可作"增长"讲,其性属阳。"罢极"实为一种"阴阳消长运动交替调节的状态"。"肝为罢极之本"则可具体解释为肝实为调节机体阴阳消长、交感和合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功能阀,是维持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秩序的活力源泉,是机体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状态下阴阳达到协调平衡状态的内在根据。
2021年04期 v.36;No.275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石佳;刘爱峰;
膝关节液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病,可导致膝关节肿胀、行走受限,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膝关节液不足的根本病机在于真阴不足、阴精亏损,无法濡养关窍,导致关节疼痛、摩擦加重,轻者痉挛,重者四肢僵直。治疗膝关节液不足宜采用"行云布雨"法,即通过人为补充,创造"降雨"之态,并将"雨水"引至所需患处,补充人体所需的阴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021年04期 v.36;No.275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金生;
瘀血在演变过程中呈现两种状态,即显性瘀血状态和隐性瘀血状态。显性瘀血状态包括不通而瘀和离经而瘀;隐性瘀血状态包括不畅而瘀和不荣而瘀。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瘀血骤然形成,血管闭塞,继而引发全身血流紊乱,治疗应以峻攻、破瘀、通络、开窍之品活血化瘀攻邪;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病机由"不通而瘀"转变为"不畅而瘀"合并"不荣而瘀",或表现为三者并行的状态,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注射剂为主,辅以口服剂效果明显;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多依赖其生新功能,正是生新功能推动着病情好转和机体康复。
2021年04期 v.36;No.275 72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王文方;王亚峰;李星瑶;李流云;高琪;安鹏;吴喜利;
交感神经为能量消耗型活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为保存恢复能量型神经,与中医认为的阴阳活动类似。自主神经系统可视为人体阴阳表现的物质基础。失眠产生的重要机制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针刺对于自主神经功能具有双向、良性的调整作用,能够使之恢复平衡。治疗失眠最常选用的穴位有神门、三阴交、印堂、百会等。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且为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二者均与阴经联系密切;印堂与百会穴则属于督脉穴位,与阳经紧密关联,故针刺上述穴位能够调整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则心神自安。
2021年04期 v.36;No.275 725-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 徐航;
郁病的病因为情志内伤,与肝、脾、心三脏关系密切,同肺、肾也有关联,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郁病早期多从下焦开始,同肝肾相关,后期累及中焦脾胃,迁延不愈终损及上焦之心肺,有其普遍的传变规律。郁病在早、中、晚期病位不同,病机各异,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亦不相同。根据病程进展,结合三焦生理特点,提出下焦宜疏,肝肾同治;中焦宜调,疏肝健脾;上焦宜补,三焦同治。同时,郁病传变中因气机不畅也会导致气滞血瘀、气停痰聚、气郁化火伤津扰神等兼证出现,当随证治之。
2021年04期 v.36;No.275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郭程程;焦华琛;李运伦;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脾胃之火,有脾胃郁火、血虚之火、脾胃虚火之分;脉中伏火,有心火煎熬血脉、气郁血脉、火邪下陷血脉、卫气下陷血脉之分;三焦火,有三焦气郁化火、三焦流行之火之分;相火,有妄行相火、离位相火、病理相火之分。
2021年04期 v.36;No.275 73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王新;菅广峰;王诗源;
中医病证的病因病机并非单一,常表现为多种病因复合致病,多种病机混杂兼见,与其对应的治则治法也应主次分明、多管齐下。治疗复合病因引起的病症,亦当用复合治法。若外感病邪气杂合而至,当杂而治之;若内外同病,当表里同治;若阴阳寒热错杂,当寒法与温法并用;若邪有所附,当攻其所合与祛除邪气并用;若虚实夹杂,当分清因果,标本兼治。
2021年04期 v.36;No.275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广坤;佟琳;贾思琦;李鸿涛;
麦芽生于土,具有滋养脾胃之功效,主运化而养五脏,调中焦而运四旁,功可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临证中一可顾护胃气,以助运化;二可促进五脏六腑气血的恢复;三可调畅气机,以助血运,疏肝健脾;四可辅助增强原有方剂之功效。将麦芽伍于方剂之中,不仅可育养正气,抵御邪气,又可调治由肝、脾胃、心等脏腑病变诱发的脾胃诸病、月经不调、失眠、抑郁和各种杂证。
2021年04期 v.36;No.275 74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 ] - 阮冬冬;袁军;孟祥燕;陈凤;
根据六经传变规律,将肾性水肿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等证型,分经论治。太阳水肿以恶寒发热、头痛、颜面浮肿、无汗、脉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和营卫、宣肺利水为法。阳明水肿以潮热便秘、腹痛拒按、小便不利、口欲饮水、心烦、不眠、舌红少苔等为主症;治疗宜在清阳明里热的同时注意利水养阴。少阳水肿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等少阳见证为辨证要点;治疗时重在疏利三焦之壅滞。太阴水肿表现为脾阳不足,中虚饮聚而致腹满便溏,胸下结硬;治疗太阴水肿的同时要注重温运脾阳。少阴水肿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总纲,表现为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治疗以温复肾阳、利水消肿为法。
2021年04期 v.36;No.275 747-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程旭阳;宋文英;
"五脏相关"是岭南医家邓铁涛教授基于传统中医五行学说提出的概念。小儿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以风、火、湿邪多见,导致心火过亢、肝气郁滞、脾虚湿蕴、肺卫不固、阴阳两虚。治疗该病多从五脏着手,以清泄心火、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调和营卫、调和阴阳为法,标本同治、消补兼施。
2021年04期 v.36;No.275 75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陈正涛;孙礼强;宋银枝;曾志聪;
原发性高血压病乃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用平肝潜阳、祛风化痰止眩法治疗,疗效差强人意。通过六经辨证,应用经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能执简驭繁,疗效确切。苓桂法常用于高血压病日久,心、脾、肾之阳受损,无以制化水饮引起的水饮内停、水气上冲证;大黄法常用于胃肠积滞、邪热内盛、瘀血内阻证;柴胡法常用于少阳枢机不利,少阳胆火郁热证;附子法常用于少阴病元阳亏虚证;吴茱萸法常用于肝胃虚寒、脉络不通证;石膏法常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
2021年04期 v.36;No.275 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何思锦;刘明;顾力华;陈奇刚;李黛颖;刘朵;谢青;司林阁;代宇杉;李鹏程;
肝气不畅,气血失调,上犯于脑而致中风。临床可以疏调气机学术思想论治,即以疏调肝气为主线,佐之补肾、调和脾胃。首先,以疏解肝郁、调畅气血之药为君药;同时,后天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中风后诸证变生,治疗时应辅以益气健脾养血之药。最后,先天之本肾,藏精生髓,髓足则脑充,治疗时当辅以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之药。
2021年04期 v.36;No.275 77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张静;郭新荣;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医大师郭诚杰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处方资料193首,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93首中药处方共出现153味药物,用药总频数是2 477次。核心单味药依次是香附、延胡索、当归、白芍、白术、柴胡等;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胃、肺、心、肾为主。香附、延胡索、当归关联系数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4类。结论:数据挖据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揭示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提供思路和组方用药参考。
2021年04期 v.36;No.275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秦善文;郭淑云;
目的:研究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门诊病案281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基于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分为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以气滞血瘀型最常见。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延胡索、丹参、莪术、三棱、五灵脂、蒲黄、郁金。常用的药物组合有5对,分别为延胡索-川楝子、丹参-砂仁、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炒白芍-炙甘草。结论:郭淑云教授擅于从瘀论治慢性胃痛,总结出胃痛瘀血证的6条指征,提出"无形之瘀"理论,临证以治瘀六法从本论治,组方喜用药对。
2021年04期 v.36;No.275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陈洪琳;宋立群;
目的: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联合Apriori算法分析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首次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并经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112例。利用自主开发的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对112例患者的首诊处方进行集合分析、药物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以及药物配伍网络分析,总结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理论与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102味中药,从中发现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可能的药物组合(黄芪、炒白术、茯苓、白果、芡实、金樱子、女贞子、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焦山楂、神曲、炒麦芽)以及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藕节炭-棕榈炭、芡实-金樱子、地榆炭-侧柏炭、穿山龙-龙葵、菟丝子-沙苑子、沙苑子-覆盆子、焦三仙(焦山楂、神曲、炒麦芽)、桑白皮-漏芦-路路通以及苏木-龙葵-穿山龙等药对或药物组合。并在其中体现出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以"补益脾肾"为主的学术思想。结论:宋立群治疗膜性肾病以补益脾肾、调畅三焦气化为主,以补益脾肾、调畅气机、固摄精微、通调水道、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为治疗膜性肾病的关键。
2021年04期 v.36;No.275 787-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5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郭志生;张华;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医学"精癃"范畴,主要是由肾气亏虚、肺失宣降而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结于水道所致。临证之际,应审证候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活用攻补大法;重视肾脏之本;强调活血化瘀之法。中气不足、肾阳亏损、肾阴亏虚多属虚证,多责之于脾、肾。肾阳亏损证,治当温阳化气利尿,多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证,治当滋阴利尿,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中气不足证,治当益气利尿,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肺热壅盛、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多属实证,多责之于肺、肝、膀胱。肺热壅盛证,治当宣肺泻热、通调水道,多选用枇杷开肺汤、黄芩清肺饮、加减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气滞血瘀证,治当行气活血利尿,多选用沉香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湿热下注证,治当清热利水,多选用八正散治疗。
2021年04期 v.36;No.275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徐琼;高淑红;
神志失调、肾气亏虚、气机不调可致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上,应尤其重视脑肾同治,即调神和补益肾气共同发挥作用。高淑红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调""补""通"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方法。"调"即调神,"补"即补益肾气,"通"即疏通气机。临证重用百会以解郁安神,鸠尾、中脘以疏通气机,关元、神阙以补益肾气、温通经络;善用局部腧穴以直接作用于子宫及卵巢,注重针灸结合,重用灸法以化瘀通络、调理气机。
2021年04期 v.36;No.275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高鹏;周凤蕊;刘俊华;周川;
目的:观察雷公藤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新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通过调控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激活转录因子6 (ATF6)—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通路发挥作用的。方法:采用缺氧+冷刺激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9 mg·kg~(-1))、雷公藤多苷中剂量组(18 mg·kg~(-1))、雷公藤多苷高剂量组(27 mg·kg~(-1)),另设对照组。检测粪便肠道菌群变化,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GRP78、ATF6、CHO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球菌总数、革兰氏阳性(G~+)球菌比率、肠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及GRP78、ATF6、CHOP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总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比率、肠组织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球菌总数、G~+球菌比率、肠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及GRP78、ATF6、CHOP蛋白表达,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肠杆菌总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比率、肠组织IL-6水平,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结论:雷公藤多苷可改善NEC新生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现象,且可能通过抑制GRP78-ATF6-CHOP通路发挥肠道保护作用。
2021年04期 v.36;No.275 801-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慧;邢学勇;王一新;杨爽;赵丽;郭俊华;
目的:探讨鱼腥草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肺功能的影响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5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PD组、鱼腥草低剂量(1.25 g·kg~(-1))组、鱼腥草中剂量(2.50 g·kg~(-1))组、鱼腥草高剂量(5.00 g·kg~(-1))组,各10只,复制COPD急性加重期模型(对照组除外)后,连续4周给予相应的药物。比较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检测肺泡灌洗液(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比较肺组织中TLR4 mRNA、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COPD组比较,鱼腥草低、中、高剂量组用力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0.3 second, FEV0.3)/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aximum middle expiratory flow rate, MMEF)均升高;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病理结果显示,COPD组肺组织存在典型病理改变,且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鱼腥草各剂量组肺组织上述病理改变较COPD组均有所减轻,且鱼腥草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但仍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同时鱼腥草(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中TLR4 mRNA、NF-κ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鱼腥草提取物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肺功能,减轻肺病理损伤,推测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4期 v.36;No.275 807-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5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王宏波;杨冬梨;徐宗佩;李玉红;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 SFI)是否能够防治阿霉素(doxorubicin, DOX)所致大鼠心肌损伤。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SAL)组、空白参附(SAL+SFI,5 mL·kg~(-1))组、模型(DOX)组、参附高剂量(DOX+SFI,5 mL·kg~(-1))组、参附低剂量组(DOX+SFI,1 mL·kg~(-1))。除SAL和SAL+SFI组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阿霉素(2 mg·kg~(-1)),每周1次,共7周。加用SFI组在DOX损伤前一天开始腹腔注射SFI,SAL组给予等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持续给药5 d。停止注射DOX后1周处死动物,测定体质量、心脏质量、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肿胀程度、心脏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等指标。结果:DOX损伤后,大鼠体质量、心脏质量及心脏指数降低,心脏线粒体更容易肿胀,DOX抑制了大鼠心脏态Ⅲ呼吸,降低了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给予SFI后,上述指标有一定程度改善,SFI有升高大鼠心肌CuZn-SOD的趋势。结论:SFI具有一定的防治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线粒体、增强SOD的活性有关。
2021年04期 v.36;No.275 81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孟京红;严力军;李敏;乐晓丹;尹伟平;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及血小板中精氨酸酶和腺苷核苷酸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0.2 mg·kg~(-1)地塞米松)、苦参碱(低、中、高剂量)(20 mg·kg~(-1)、40 mg·kg~(-1)、80 mg·kg~(-1))组。采用连续7 d关节内注射20μL的1%角叉菜胶构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从第8天起,每天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21 d。在给药第0、7、14、21天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大鼠爪厚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软骨损伤;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表型;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通过Ehrlich试剂反应产生的尿素浓度来评估精氨酸酶活性;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检测脂质过氧化;测定NTPD酶、5′-核苷酸酶活性和腺苷脱氨酶活性;蛋白印迹法测T细胞和软骨组织p65和p-IKBα/IKBα蛋白相对表达。结果:苦参碱高剂量组降低角叉菜胶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爪厚度和关节炎指数,改善软骨损伤,降低Th1细胞与Th2细胞比例,降低IFN-γ~+、IL-1β、IL-8、TNF-α含量,升高IL-4和IL-10含量,降低精氨酸酶活性、TBARS生成及ATP/ADP/AMP水解,增加腺苷脱氨酶活性,降低p65和p-IKBα/IKBα表达。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改善小鼠关节炎,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维持Th1/Th2平衡、降低精氨酸酶和腺苷核苷酸水解酶活性、抑制NF-κB信号传导有关。
2021年04期 v.36;No.275 817-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6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王成攀;高峰;吴敬欣;张丽德;刘宝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哈巴苷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3,CVB3)组、哈巴苷(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CVB3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lsoenzym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 drogenase, LDH)、心肌肌钙蛋白I(myocardialtroponin I,cTnI)和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cTn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IVS);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VB3组相比,哈巴苷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CK-MB、LDH、cTnI、cTnT水平明显降低(P<0.05);LVPWD、E/E′IVS明显降低(P<0.05),EF%明显升高(P<0.05);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哈巴苷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2021年04期 v.36;No.275 824-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陈旭;张毅;侯文;刘家维;薛瑶瑶;范天祥;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对肝性昏迷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攻下开窍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50%四氯化碳联合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制备肝性昏迷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予14 d相应的药物,通过神经反射评分及肝性昏迷分级、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观察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对肝性昏迷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乳果糖组相比,攻下开窍方中、高剂量组的肝性昏迷分级明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行为学,增强空间学习记忆及自主探索能力。
2021年04期 v.36;No.275 82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覃芳;李广胜;郭兴辉;胡文文;刘会丽;
目的:建立利肝宁片中对羟基苯乙酮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利肝宁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同时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Eclipse XDB C_(18);流动相:(体积分数)0.05%磷酸溶液-乙腈(9010);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75 nm(对羟基苯乙酮)和327nm(绿原酸)。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对羟基苯乙酮峰和绿原酸峰与其他峰分离度良好。对羟基苯乙酮浓度在2.545~20.36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n=6)为98.97%,RSD=1.72%。绿原酸浓度在10.31~82.47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n=6)为98.05%,RSD=1.0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利肝宁片中对羟基苯乙酮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2021年04期 v.36;No.275 833-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硕;李小科;叶永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赤芍治疗黄疸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SMSP数据库筛选赤芍的有效成分。多个数据库联合挖掘药物预测靶点和黄疸的治疗靶点,分析两个靶点集合并找出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绘制药物有效成分-潜在治疗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进行模块化分析,并运用R软件及clusterProfiler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赤芍14个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228个,黄疸相关靶点2 155个,交集靶点59个。PPI网络共包含55个节点,187条连接,靶点NR1H4处于核心位置。这些靶点主要涉及脂质定位、类固醇代谢过程、脂质运输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了胆汁分泌、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PPAR信号通路等生物通路。结论:赤芍主要通过调节胆汁分泌和转运、提高药物代谢酶含量等方面治疗黄疸,运用赤芍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或药物性肝损伤、炎症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2021年04期 v.36;No.275 838-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6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王琳玲;孙晓静;孙治中;雷旭杰;刘晓玲;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探析独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检索独活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搜索得到独活的预测靶点,再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来获取AS相关靶点,映射AS相关靶点及独活的预测靶点,最终获得独活治疗AS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生成独活治疗AS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利用DAVID网站进行KEGG通路分析,利用systems Dock网站把预测靶标与之对应的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独活的活性化合物有9种,筛选出独活可能与AS相关的关键靶点共67个,包括淋巴细胞毒素α、Dickkopf-1蛋白、Toll样受体4、硬化蛋白等。通过KEGG通路分析得到97条相关通路,结合既往文献研究,筛选出治疗AS的可能通路为12条,主要分为以下4类:(1)免疫相关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肠道免疫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2)炎症相关通路:脂肪因子通路、JAK/STAT通路;(3)骨代谢相关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TNF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类固醇激素的合成;(4)延缓纤维化相关通路:HIF-1α通路、HIF-2α通路。结论:独活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AS,可能在免疫相关通路、炎症相关通路、骨代谢相关通路、延缓纤维化相关通路方面发挥作用。
2021年04期 v.36;No.275 845-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3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陈瑶;杨仁义;傅馨莹;周德生;宋洋;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活血荣络方调节自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活血荣络方活性化合物;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有效活性化合物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自噬的作用靶点,取交集获得"活血荣络方—阿尔茨海默病—自噬"三者潜在的共同分子靶点。通过String、Cytoscape构建共同分子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WebGestalt对共同分子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通过WebGestalt、TargetScan对共同分子靶点进行miRNA-mRNA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收集活血荣络方化合物422个,567个药物靶点,286个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靶点,4 715个自噬表型靶点,交集出36个"药物-疾病-表型"共同靶点,其中APP、PSEN1、MAPK族、CASP族蛋白相互作用最明显,主要在膜区、神经细胞体、轴突等部分通过AD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炎症相关通路调控突触信号传导等生命过程,并且miRNA-302A、miR-513、miR-193等miRNA能调控共同靶点在活血荣络方调节自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发挥作用。结论:活血荣络方调节自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基因调控的网络化模式,其可能通过调控miRNA-mRNA相互作用,参与AD信号通路,调节突触信号传导,进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1年04期 v.36;No.275 853-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0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丁樱;李雪军;张霞;韩姗姗;徐闪闪;代彦林;孙昭恒;郑海斌;孙利辉;
目的:探讨雷公藤颗粒治疗儿童反复性过敏性紫癜皮疹疗效的最佳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脏病区及门诊反复性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7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雷公藤颗粒组119例,中医组27例,西医组29例。雷公藤颗粒组根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又分为低剂量组(0.3 g·kg~(-1))30例,中剂量组(0.5 g·kg~(-1))54例,高剂量组(0.7 g·kg~(-1))35例。比较患儿用药后紫癜的消退时间及复发次数,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初步探索雷公藤颗粒治疗儿童反复性过敏性紫癜的最佳用药剂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雷公藤颗粒3个剂量组皮疹有效率均高于中医组、西医组,以中剂量组疗效更为显著(有效率为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颗粒中、高剂量组在皮疹消退时间、皮疹新出次数方面均低于中医组、西医组,中剂量组皮疹消退时间为(3.50±1.40) d,皮疹新出次数为(0.98±1.18)次,效果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中医组在皮疹消退时间、皮疹新出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5.6%、8.5%、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颗粒能促进反复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皮疹消退,减少皮疹新出,以0.5 g·kg~(-1)为最佳有效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1年04期 v.36;No.275 860-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桂吟哲;王至婉;李婷婷;李素云;
目的:以病机证素为纲,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病机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确立IPF的病机证素辨识标准,收集40例IPF患者的病机证素,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IPF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病机证素错综复杂,胶结合和为患。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痰、瘀、湿的比例出现最高,慢性持续期则为气虚、瘀、湿,而到了临床缓解期则变为瘀、气虚、阳虚。急性加重期,痰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呈正相关,瘀和mMRC呼吸困难分级呈正相关,痰、瘀、气虚和胸部高分辨CT结果呈正相关;慢性持续期,风、寒、阳虚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呈正相关;临床缓解期,寒、气虚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呈正相关,瘀、阳虚和mMRC呼吸困难分级呈正相关。结论:IPF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病机类型亦不相同,瘀贯穿疾病发展过程始终,治疗应将病机证素和临证发展转归相统一,组方配伍中应注重化瘀通络药物的使用。
2021年04期 v.36;No.275 86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千维娜;李治;李仁廷;司海龙;任革;韩冬;张喜荣;常春峰;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肿瘤标记物表达、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及自然杀伤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TP化疗方案在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控制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方面均优于单纯TP化疗方案。
2021年04期 v.36;No.275 869-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徐静;王宇立;张素芳;骆莹滨;方志红;李雁;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干预早期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74例早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病例来源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规律服用扶正祛邪方;对照组仅单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年复发转移率、中位复发时间、卡氏评分、肺癌相关证候积分及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1)经术后随访,两年内治疗组患者复发转移3例(2.8%),对照组患者复发转移11例(9.3%),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两年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患者咳嗽、痰血、发热、胸痛、乏力、气急症状积分总分及卡氏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早期肺癌术后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转移因子-α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正常患者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接近空白对照组的水平。结论:扶正祛邪方不仅可有效提高早期肺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术后两年复发转移率,延长中位复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肿瘤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免疫逃逸,从而恢复机体免疫平衡,可能是扶正祛邪方干预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
2021年04期 v.36;No.275 87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任安吉;任立江;王永传;
目的:探讨清热逐瘀汤对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相关性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前列腺炎症状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和软磷脂小体(small particle of lecithin, SPL)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CP合并E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口服中药清热逐瘀汤(每次200 mL,每日两次)并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25 mg,睡前1 h口服),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并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25 mg,睡前1 h口服),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core, NIH-CPSI)、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检查指标(WBC、SPL计数)、ED国际勃起功能评分、勃起硬度级数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4周及12周后NIH-CPSI分别为(9.68±1.68)分和(10.12±1.78)分,对照组分别为(14.58±2.44)分和(19.58±3.1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4周及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12周后前列腺液中WBC和SPL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4周及12周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为(19.02±3.18)分和(16.32±2.36)分,对照组为(15.88±3.28)分和(12.48±2.1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逐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WBC计数,提高SPL计数、国际勃起功能评分。
2021年04期 v.36;No.275 88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振;
目的:观察银质针加热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应用银质针加热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治疗后镇痛时间及维持时间,治疗前后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深度和滑膜厚度,治疗前后膝关节WOMAC(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指数,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深度和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银质针加热疗法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膝关节腔内积液和滑膜水肿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等优点。
2021年04期 v.36;No.275 886-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黎俊晖;彭旭明;
目的:观察彭氏"分筋调衡"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心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彭氏"分筋调衡"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早搏次数,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早搏次数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量化积分、情绪状态以及早搏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83.3%(25/30),复发率6.7%(2/30),对照组显效率为63.3%(19/30),复发率20%(6/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彭氏"分筋调衡"疗法治疗颈心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临床症状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早搏次数及复发率。
2021年04期 v.36;No.275 89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