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论著

  • 象思维在中医治疗脑病中的应用

    安玉秋;曹克刚;

    在象思维的指导下,以自然法象、天地应象、神明之象认识脑的生理,描述脑沟壑纵横、错综复杂的结构,认为脑具有主持生命活动、支配精神意识、语言和感觉运动的功能。以天之六气、地之五行、邪正盛衰认识脑的病理,风邪犯脑、寒中于脑、暑扰神明、湿蒙清窍、燥邪伤神及火扰神昏是脑病外感因素中的主要原因。内伤因素中七情、饮食、劳逸等均可影响脏腑功能,产生瘀血、痰凝等病理产物而致脑病。以四诊之象辨病辨证,取象立意指导中医脑病治疗,法象药理规范临床用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色象、味象、声音之象、舌象、脉象等,判断内部脏腑气血的情况;将中药的形状、气味、颜色、生长环境及属性与天地自然之象相通,解释药物某种特性和功效。取象比类、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等方法是中医辨病辨证体系中的核心,象思维可以更好地阐释脑的生理和病理,丰富脑病的诊断和防治理论。

    2024年04期 v.39;No.311 67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从“脾为之卫”探讨IgA肾病的黏膜免疫机制

    施月;石秀杰;段行宇;柳菁;张昱;

    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黏膜免疫是其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及新方向。“脾为之卫”经历代医家完善、继承及发展,成为中医学独特的理论,是对脾主运化、脾主升清所发挥的保卫机体、抗病祛邪功能的高度概括,亦是现代医学黏膜免疫功能的体现,可作为连接IgA肾病与黏膜免疫的桥梁。若脾虚致脾失之卫,则表现为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肠道菌群失调、肠道代谢失常,细菌等有害物质可刺激机体炎症反应,参与IgA1的产生及其半乳糖基化异常,导致IgA肾病。由此观之,“脾失之卫”与IgA肾病的黏膜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2024年04期 v.39;No.311 684-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从“壮火食气”探讨炎症对肺癌的影响

    罗成;叶远航;柯佳;

    肺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可控性炎症-非可控性炎症-肿瘤微环境形成-肿瘤细胞增殖”这一漫长的过程,炎症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代医学中的炎症与中医学中的“壮火”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和肺癌都以正气亏虚为基础,“壮火食气”是肺“炎-癌转化”的高度概括,“壮火”是其重要因素,“食气”是其根本因素,“壮火”与“食气”具有相互胶着、互相积损的病机特点,火“由少至壮再至毒”,气“由虚至损再至劳”,出现“因虚生火,由火致虚”的恶性循环,共同推动着炎症向肺癌的进展。临证时应以清“壮火”、补“虚气”为法,清“壮火”包括清实热、湿热、痰热、瘀热、癌毒等,补“虚气”包括补肺气、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等,但“虚气”不可独补,“壮火”不可孤清,应扶正与祛邪并用,补“虚气”兼以清“壮火”乃其总治则。

    2024年04期 v.39;No.311 689-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四圣心源》中隐喻认知的互根关系

    蔡磊;胡伊蕾;王慧颖;谢雪姣;

    黄元御《四圣心源》认为,阴阳互根在生理上的表现应为:阳自右而降,降而下沉入肾,化为浊阴,肾阴中含阳气升发之本;阴自左而升,升于上位而化清阳,心火故含阴精化生之根,这便是阴阳互根依托于气化周流的生理循环,也是其余互根关系衍生的基础。简而言之,互根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关系紧密且伴随有对立关系的两者之间。依据此理论,黄元御总结出阴阳互根、水火互根、气水互根、气血互根、精神互根,明辨黄氏学说中的互根思维,对深入剖析理解其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39;No.311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通因通用”辨治肾性蛋白尿

    张依轮;姜德友;

    肾性蛋白尿之病机本质为风湿瘀之实邪作祟,袭肺碍脾扰肾,而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常,清浊失序,水谷精微不循常道。虽呈谷精外漏之虚象,然其虚非为正虚,乃由邪气困正而成,邪气郁结于内,脏腑功能难复。治疗当注重审证求因以祛邪,邪困得解则脏腑功能复常,清升浊降,精微不泄,以“通”法治“通”疾,看似为“通”,实则为“止”。故秉通因通用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病邪,分别施用宣散外风、搜剔伏风、淡渗利湿、导利湿热、水血并调、化瘀通络之法。祛邪为要,以通为固,对于病久伤正者,并行通补之法,不使正伤邪进。

    2024年04期 v.39;No.311 699-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机探微

    邓祥丽;陈丽娟;吴梅;邵梅;杨梅;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慢性虚损性肺系疾病,病因不明,证候复杂,病情常迁延不愈。从中医五脏一体观理论探析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机特点可知,该病的发生归结于五脏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为主轴,兼顾肝、心;其发病的演变规律为肺病传脾,脾虚痰瘀,继而肺病及肾,肺肾亏虚,后期累及肝、心。痰、瘀贯穿疾病的始终,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因此,应从“五脏一体观”理论出发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整体防治,气血同调,以平为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024年04期 v.39;No.311 704-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从“高巅之上,射而取之”探讨急性期前庭性偏头痛的病机与证治

    孙怿泽;王哲义;吕剑;

    肝经风火上扰是急性期前庭性偏头痛的主导病机,痰瘀浊邪、肝血亏虚是该病反复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高巅之上,射而取之”源于《卫生宝鉴》,本研究结合脑窍为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根据以天麻半夏汤内服和刺络放血组成的“射法”,推演出以祛风清火、通窍祛邪为大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诊疗思路。临证治疗急性期前庭性偏头痛应以“射法”为治疗大法,应用清肝化浊汤,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化裁,配以清化痰浊、化瘀清热、滋血潜阳等治法,结合针灸、放血等外治手法速效祛邪,使脑窍清利,耳清目明。

    2024年04期 v.39;No.311 709-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芳香类中药在老年糖尿病肌少症中的应用

    钟洁雪;段玉红;牛苗苗;崔丹梅;

    糖尿病肌少症病位虽在筋脉、肌肉,然其病本实则在脾。消渴日久致脾虚失运,中气逆乱,毒邪内生,气血乏源,故筋肉失养。脾虚失运、中气逆乱是糖尿病肌少症之始发环节,毒邪内生、气血乏源是老年糖尿病肌少症之关键所在。芳香类中药能对脾进行调节,使脾运化有常,升清有度,精微疏布得当,四肢肌肉得以濡养充盈。治疗老年糖尿病肌少症可从“香入脾”入手,燮理中气,助脾得运,祛除毒邪,使中气升降有序,脾之运化水谷精微得当,促进血糖的吸收和利用,则四肢筋肉得以濡养。临证时可根据病情具体变化,选用不同功效之芳香类中药进行加减化裁,以提高疗效,进一步深入挖掘芳香类中药的临床价值。

    2024年04期 v.39;No.311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人参“开心”与“补心”考辨

    刘亚新;崔为;张承坤;

    “开心”是古代文献所载人参的主要功效之一,本义指开通心窍。人参祛痰逐邪,开窍启闭,可使气液宣通正常,治疗诸邪蒙蔽心窍导致的健忘、癫狂等神志病,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皆可用之,而非用其纯补之功。隋唐以来,“参补虚”理论日趋兴盛,人参“开心”的功效逐渐被“补心”所取代,现代以来已经少有人提及。现代临床中,人参主要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一方面忽略了其在表证、实证方面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使人参治疗范围较古时有所缩小。重拾人参在中古时期的“开心”功效,有助于扩大人参的应用范围,提高产地经济效益。

    2024年04期 v.39;No.311 717-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专题研究:中医药与NF-κB通路的相关研究

  • 中医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史鑫鑫;符德玉;谢君;周训杰;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抑郁症所致炎症、应激反应、细胞分化和增殖及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能够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效治疗抑郁症,包括常见的黄酮类、酚类及三萜类等化合物单体,经典的中医方剂及针灸、功法、耳穴等其他中医疗法。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NF-κB信号通路与其他信号通路之间的相关性尚未明确,今后可进一步设计多角度的实验研究,丰富实验结果;中药复方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的具体成分并不确定,可通过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和高通量质谱等新型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2024年04期 v.39;No.311 72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

    向婷;余彧;杨利学;

    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炎性反应、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主要表现。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各种刺激下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调节椎间盘内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炎性介质和基质降解酶的表达,从而诱发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补肾活血类中药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是减少由NF-κB信号通路活化后出现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髓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减缓疾病进程。但目前机制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大量实验动物模型采用手术方式破坏椎间盘内结构,退变速度快于正常速度;实验研究的干预方式为单纯抑制某一个炎性因子,很难完全阻止疾病的进展;实验动物大多选用大鼠和兔的髓核细胞,与人的髓核细胞对某些刺激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抑制剂干预阻断某一细胞因子的再生,影响髓核再生功能的疗效持续时间短;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很难明确阐释其影响NF-κB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补肾活血法影响氧化应激反应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2024年04期 v.39;No.311 730-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中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

    谢芋涛;王想福;石瑞芳;李晨旭;陈伟国;杨焕莹;张万乾;杨建霞;陶瑜晶;任毅;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介导椎间盘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通路之一。中药可以不同程度干预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阻断细胞中IκBα磷酸化,减少p65的核转移,下调促炎因子的大量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基质降解酶的表达,使聚集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抑制髓核细胞凋亡,改善椎间盘代谢的紊乱,达到保护椎间盘、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目的。

    2024年04期 v.39;No.311 737-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述评

  • 中药双向调控肿瘤免疫治疗癌症的机制研究

    林丽丽;周怡;刘红涛;仝李丹;柳聪艳;史攀博;郝义彬;

    中医药在改善肿瘤常见症状、缓解放化疗不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还能通过上调Treg等免疫抑制细胞及相关因子改善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进而发挥肿瘤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但目前研究仍有下列不足:中药调控肿瘤免疫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免疫治疗靶点尚未明确;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结合不足;中药调节B淋巴细胞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探究;中药双向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多基于单个靶点或单个方向,缺乏机制串联研究,需加强多靶点、多通路研究。今后可进一步探索中药调节免疫治疗肿瘤相关机制,基于免疫学技术深化中医药免疫基础研究,同时协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发挥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提供新思路。

    2024年04期 v.39;No.311 74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cGAS-STING通路与双心疾病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王倩倩;曹珊;

    cGAS-STING信号通路传感失调所产生的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对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药通过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及其所参与的细胞过程反应,可有效改善cGAS-STING通路的适度传感,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发挥抗抑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疗效佳、稳定性强、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但现有研究尚未明确cGAS-STING通路对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且临床研究不足,今后可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及代谢组学深入探究cGAS-STING通路及相关通路与双心疾病的科学联系、其上下游通路与蛋白的联系、细胞间的联系等,归纳、分析这些通路对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寻找关键靶标,同时,开展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等无菌性炎症性疾病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期为双心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39;No.311 75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张旭;余嘉惠;王丽娜;

    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机制主要涉及抑制胰腺星状细胞活化、调节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降解、减少巨噬细胞极化及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干扰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胰腺微环境等。柴胡桂枝干姜汤、大黄牡丹汤、小柴胡汤等中药方剂,黄芩苷、茯苓酸、人参皂苷等中药有效成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靶点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等通路均可干预纤维化过程,抑制或延缓胰腺纤维化。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一些药物及方剂在循证医学上证据不足,抗纤维化具体机制不明确,而慢性胰腺炎病因不明,机制复杂,胰腺纤维化的研究存在诸多限制,未来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分子机制、生物利用度、药物组方等方面的研究,将实验研究与临床设计结合起来,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抑制或逆转胰腺纤维化提供更多支持。

    2024年04期 v.39;No.311 758-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六君子汤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樊李妍;范修琦;韩懿存;周哲旭;陈星;彭梦薇;菅佳宁;陈玉龙;高启龙;

    六君子汤是健脾和胃的代表方,在晚期食管癌的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联合放化疗减毒增效,降低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术后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食管癌前病变。实验研究亦证实六君子汤可以调节炎症因子,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和自噬,逆转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缓解胃肠高敏状态。但目前六君子汤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多集中于单体成分、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需进一步明确其活性成分之间及活性成分与机体间的作用关系,深入诠释中药复方的系统性疗效;其次,亟需加强证据等级较高的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研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2024年04期 v.39;No.311 765-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名医心法

  • 国医大师丁樱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六字诀”

    闫晓宇;任献青;陈文霞;都修波;丁樱;闫永彬;

    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不离风、热、湿、毒、虚、瘀六大要素,且六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风邪袭表,风者善行、主动,风邪扰络则络阻血动,溢出脉外,发为紫癜,为关键病因病机。风邪虽可单独致病,也多夹热致病,风与热皆为阳邪,风热入络,风者善行、热者迫血,“两阳相劫”,合则更甚,血溢络外发为紫癜,为常见病因病机。血溢成瘀,瘀血阻络,血行受阻,“瘀”与“溢”互为因果,瘀贯穿疾病始终,为本病一贯病机。湿邪亦为本病常见病因,如外感暑湿以及风湿、湿热、湿毒之邪夹杂,尤以湿热为著。毒邪病机除同湿、热或瘀类似外,还具有致病急骤重笃,凶猛善变,病变复杂,侵及部位多,胶着难愈,变证从生等毒邪致病的病机特点。正气虚弱,祛邪无力,可致外邪留伏,而成伏邪,遇新感而发紫癫。临证紧抓病机六要素,辨证辨病遣方用药,方能药到病除。

    2024年04期 v.39;No.311 77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如秀辨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经验

    陈瑶;刘志明;车竞;张丽娟;刘金凤;汪艳丽;关宣可;刘如秀;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机属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当责之以肾元匮乏、心阳亏虚、脾失健运,邪实兼以痰、湿、浊、瘀等病理因素。治疗应从滋肾、通阳、健脾等不同角度,予以补肾泻浊,通补兼施;燮理阴阳,补而不峻;养血补血,活血化瘀;温通心阳,交通心肾;补脾益气,升清降浊;健脾理中,祛湿化痰等方法。临证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可以使用滋肾通阳活血法辨治颈动脉粥样硬化。

    2024年04期 v.39;No.311 77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伟生以“化瘀四法”辨治慢性肝病

    甘雨晴;谢家诚;魏文悦;韦沅汛;罗伟生;

    肝郁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脾胃虚弱是慢性肝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辨治慢性肝病要遵循健脾益气、补气生血、补血活血的法则,同时不忘疏肝利胆、利湿祛痰。故基于“因虚致瘀”理论提出化瘀四法,即补气健脾、活血散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虚血瘀证;疏肝行气、祛痰通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痰瘀阻络证;养血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血不足、瘀血阻络证;软坚消癥化瘀法主要用于重度肝纤维化、肝硬化结节、肝脾肿大、肝内胆汁淤积、肝癌等慢性肝病患者。临证根据慢性肝病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病机,随症加减药物,创立八珍荔核抗纤方。

    2024年04期 v.39;No.311 782-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思超治疗慢性咳嗽经验

    王猛;张思超;

    外感六淫邪气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降,引发咳嗽,迁延失治,而使咳嗽久久不愈,病位在肺,多与脾、胃、肝、大肠密切相关。慢性咳嗽患者体质多为肺脾气虚,无力驱邪外出,正虚邪恋而日久不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力求溯源病因,重视问诊和舌诊,强调煎法与服法的重要性,注重治病与调质结合。组方思路灵活,将慢性咳嗽的基础方命名为“如羽方”,坚持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思想,用药轻灵,善用对药角药,充分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常用对药角药如杏仁-桔梗-枳壳,紫菀-百部燮理气机;半夏-茯苓-陈皮,沙参-麦冬培土生金;霜桑叶-枇杷叶,僵蚕-蝉蜕祛风通络;黄芪-太子参扶正固本。

    2024年04期 v.39;No.311 787-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田旭东从“脾虚肝郁络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梁建慧;田旭东;马吾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主要为脾虚失运,肝气郁结不畅,胃络瘀阻,导致腺体失养而萎缩。其依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期或(和)肠化期,并严辨各期病机转化。临证时,总体上以经络学说为纲辨治该病,将中医宏观辨证和胃镜及病理组织微观辨证相结合,针对病机分期施治,初期以养络为主,运脾以化生气血,滋养胃络;中期以通络为主,疏肝通络以祛标实;后期养络、通络相结合,祛瘀以生新血,益气通络。

    2024年04期 v.39;No.311 79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周友龙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

    岳姣姣;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病理基础为气虚血瘀,气虚是内在基础,瘀血是病理产物,气虚和血瘀始终贯穿于中风整个病程。中风后出现肢体痉挛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血瘀。临床根据经络辨证理念以益气活血法为经,经络组穴为纬,组成益气活血法针灸组穴,主要由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和夹脊穴组成。肩髃、曲池、合谷等穴可以拮抗上肢屈肌运动,强化上肢伸肌运动,提高拮抗肌张力,使痉挛肌与拮抗肌间张力恢复平衡;环跳、太冲、阳陵泉、悬钟等穴可强化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下肢伸肌运动,纠正伸肌肌群与屈肌肌群之间的紊乱关系,由此减轻下肢痉挛程度;足三里与血海乃生血养血之源,血海生血活血,足三里则理血养血,二穴配伍,相得益彰,总调一身之气血。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相通,二者有多处交会,夹脊穴可联络沟通二脉,起到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督脉与夹脊穴可抑制脊髓神经节反射的亢奋,缓解腱反射亢进和肌张力亢进。诸穴相互协调,互相融合,相辅相成,使全身经脉气血通畅,筋脉濡养,从而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

    2024年04期 v.39;No.311 798-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王悦芬利下焦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

    谢晋;王婉懿;于宗业;李一民;刘梦超;赵文景;王悦芬;

    糖尿病肾脏疾病病机演变与三焦气化失常密切相关,消渴病日久,三焦燥热怫郁、气化失常,因燥致虚,与此同时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流变障碍,酿生痰湿、瘀血、浊毒等有形之邪,病理产物凝滞胶结,伏匿于肾络,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障碍,发为本病。临证应用以“宣上焦、畅中焦、利下焦”为核心的“畅三焦”治疗思路。其中利下焦即恢复下焦肾脏气化功能之意,一则祛除痰湿、瘀血、浊毒等干扰肾脏气化之因素;一则补肾益肾提供能量。利下焦可以概括为补益肾元,平调阴阳以补肾气;固肾涩精,敛阴益肾以涩肾精;行气化瘀,活血通络以通肾络;分清泻浊,利水渗湿以泻肾浊,攻补兼施恢复下焦肾脏气化之功。

    2024年04期 v.39;No.311 803-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林洪生“固本清源”辨治肺结节

    刘艺;张楚楚;尹炳驿;毛启远;程倩雯;蔡瑞娟;林洪生;

    “固本清源”思想是林洪生教授对“扶正固本”理论精髓的延续,其在肺结节的治疗中,辨证使用“固本”与“清源”,深化了“清源”在延缓肺结节癌变中的作用。其于临证时重视补肺、脾、肾气,以固本为根;祛痰、瘀、毒邪,以清源为计。“固本清源”法与肺结节以正虚为本,虚实夹杂的病机高度契合,在肺结节疾病进程的不同阶段,“固本”与“清源”两方面的侧重各有不同,总以“固本”为基础,结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等“清源”之法,以祛病邪。

    2024年04期 v.39;No.311 808-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1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葶苈大枣泻肺汤对急性肺损伤小鼠PTEN/PI3K/AKT通路的影响

    张成浠;李小茜;高丹;汪顺;朱华贺;谭波;杨爱东;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葶苈大枣泻肺汤低剂量组(5.85 g·kg~(-1))、葶苈大枣泻肺汤高剂量组(11.7 g·kg~(-1))、地塞米松组(5 mg·kg~(-1)),每组10只。各药物组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灌胃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RT-qPCR检测肺组织IL-6、TNF-α、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PI3K、p-AKT/AKT、AKT、PTEN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模型组小鼠可见间质性肺炎和出血;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的间质性肺炎、出血情况减轻;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含量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6 mRNA、TNF-α mRNA、STAT3 mRNA、SOCS3 mRN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IL-6 mRNA、TNF-α mRNA、STAT3 mRNA、SOCS3 mRNA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可减轻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病变,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24年04期 v.39;No.311 813-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牛膝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赵宏建;刘双晶;李建朋;刘通;苗瀞瀞;司盈盈;冯卫生;王彦志;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牛膝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分析牛膝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维甲酸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通过血清磷(Pi)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生化指标初步评价牛膝对骨质疏松大鼠的保护作用;利用UHPLC-Q-TOF-MS技术检测血清、尿液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代谢轮廓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分析构建相关的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结果:牛膝能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Pi和ALP水平(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共筛选鉴定出45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组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泛酸和CoA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综合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分析,牛膝可通过调控内源性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改善骨质疏松。

    2024年04期 v.39;No.311 820-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JNK/MAPK信号通路分析脊痛消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谢希;李玲;石晔;邓汉清;娄宏君;高曦;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实验验证分析脊痛消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TCMSP)、中药分子机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MAN-TCM)、中医药资料@Taiwan和Swiss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脊痛消胶囊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使用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和DisGeNET数据库预测LDH的疾病靶点,再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得到脊痛消胶囊治疗LDH潜在靶点,继续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将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获取PPI网络图和“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利用clusterProfiler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以脊痛消胶囊为干预因素,在LDH模型大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收集到脊痛消胶囊活性成分139种、靶点479个,获得LDH靶点590个,映射得到84个交集靶点,通过PPI网络筛选得到脊痛消胶囊治疗LDH的关键治疗靶点10个: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转录因子JUN(transcription factor Jun-1,JU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FOS蛋白(protein c-fos, FOS)、连环素(catenin beta-1,CTNNB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涉及2 163种生物学过程、36种细胞组分和102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涉及15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成分对接结合良好。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脊痛消胶囊可显著降低LDH模型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髓核组织p-JUN/JUN、p-FOS/FOS、p-JNK/JNK和p-p38MAPK/p38MAPK水平。结论:脊痛消胶囊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JN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起到保护LDH模型大鼠的作用。

    2024年04期 v.39;No.311 828-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活性评价技术探讨四逆汤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

    赵若岚;董盛;宋亚刚;权伟;马善波;

    目的: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活性评价技术探讨四逆汤治疗抑郁症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检索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的活性成分,并根据类药五原则及相关条件进行二次筛选。通过RCSB PDB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借助Discovery Studio~(TM) 2016软件对四逆汤活性成分与抑郁症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探索两者的亲和力和结合方式,进而筛选关键活性成分。HT2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及山柰酚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皮质酮(1 mol·L~(-1),200μL)培养24 h建立体外抑郁模型。然后,加入相应药物(1 mol·L~(-1),100μL)干预24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去甲乌头碱组(10 mg·kg~(-1))、甘草素组(15 mg·kg~(-1))、山柰酚组(20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造模首日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28 d。末次灌胃后,通过糖水偏爱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 SPT)、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 FST)与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 TST)检测各组小鼠的抑郁情绪和绝望情绪。结果:四逆汤活性成分493个,二次筛选得到91个化合物。抑郁症作用靶点4个,即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 DA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组胺H1受体(histamine receptor H1,H1R)。通过分子对接得到15个四逆汤抗抑郁的关键活性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3个核心成分,即(R)-去甲乌头碱、甘草素、山柰酚。细胞实验显示,空白组细胞光泽度好,突起交错分布且相互连接;模型组细胞光泽度较差,突起连接部分断裂消失,可见细胞变圆皱缩;与模型组比较,(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山柰酚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突起连接更紧密。空白组基本无细胞凋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山柰酚组细胞凋亡减少。动物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爱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去甲乌头碱组小鼠糖水偏爱度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TST和FST)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素组小鼠TST不动时间减少(P<0.05),(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小鼠FST不动时间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中药新药发现与评价的新模式“虚拟筛选-分子对接-活性评价”,深入挖掘四逆汤抗抑郁的物质基础主要为(R)-去甲乌头碱、甘草素及山柰酚。

    2024年04期 v.39;No.311 837-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柴芪益肝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正虚毒瘀证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李晓斌;苏晓鹏;马贵萍;刘博文;李峰;胡世平;

    目的:观察柴芪益肝方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正虚毒瘀证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并对5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首次诊断为PLC并辨证为正虚毒瘀证的患者资料,分为柴芪益肝方组和西医治疗组。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服用柴芪益肝方不同累计时间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分期、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共纳入患者30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前,西医治疗组154例,柴芪益肝方组146例,两组患者基线指标存在差异;PSM后,两组各87例患者,组间关键的基线指标平衡。PSM后,柴芪益肝方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优于西医治疗组,服用柴芪益肝方>6个月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西医治疗方式(仅微创治疗)、服用柴芪益肝方、BCLC-C期、BCLC-D期、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HBV-DNA(≥2 000 IU·mL~(-1))和肿瘤个数是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BCLC B-D期、Child-Pugh A/B/C级的患者,柴芪益肝方组5年生存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对于BCLC-C/D期、Child-Pugh B级的患者,柴芪益肝方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柴芪益肝方对乙肝相关PLC患者的生存有保护作用,且用药时间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2024年04期 v.39;No.311 845-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藤杖通络颗粒对血瘀型脑小血管病患者红细胞相关指标、血压变异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卞跃峰;单莉莉;乔天慈;郭岑;陈春香;刘明媛;韩燕;

    目的:观察藤杖通络颗粒对血瘀型脑小血管病患者红细胞相关指标、血压变异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瘀型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藤杖通络颗粒,两组均口服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24小时动态血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度、24小时舒张压变异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13.3%(4/30),治疗组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红细胞压积(42.19±5.23)%、红细胞分布宽度[11.60(11.28,11.90)%]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治疗组24小时收缩压变异度(13.45±2.80)%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5)通过多元Logistic分析,服用藤杖通络颗粒是血瘀型脑小血管病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的独立治疗因素。结论:藤杖通络颗粒治疗血瘀型脑小血管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红细胞相关指标,降低血压波动。

    2024年04期 v.39;No.311 85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补脾益肾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王洁;王蔷;刘俊红;张新春;刘世举;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2例受试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补脾益肾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秦,临床观察周期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Geboes组织学指数、中医证候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脂(lipid peroxidation,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绵绵、饥不欲食、畏寒肢冷、下利稀薄等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畏寒肢冷、腹痛绵绵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yo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Geboes组织学指数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PCT均降低(P<0.01),其中联合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A、SOD、LPO均显著降低(P<0.01),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联合美沙拉秦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调节炎症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加速黏膜愈合,降低不良反应。

    2024年04期 v.39;No.311 859-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焦虑、抑郁及证候要素分析

    刘伟;李星星;林泉;范宗静;崔杰;胡继强;吴旸;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的演变及证候要素的特点,为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0例心房颤动且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相关指标,并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焦虑和抑郁:术后1周,焦虑患者数量(36例)略高于术前(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焦虑患者数量(19例)明显低于术前(32例)及术后1周(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抑郁患者数量(37例)高于术前(21例);术后1个月,抑郁患者数量(14例)低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抑郁患者数量(14例)略低于术前(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和抑郁证素分布及演变:术前,焦虑患者中气虚证(62.5%)、阴虚证(53.1%)较多,其次为气滞证(25.0%),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瘀证比例(44.4%、47.4%)高于气滞证(27.8%、26.3%);术前,抑郁患者中气虚证(47.6%)、气滞证(42.9%)、血瘀证(42.9%)较多,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瘀证比例(70.3%、71.4%)高于气虚证(51.4%、42.9%)、气滞证(40.5%、42.9%)。结论:(1)射频消融术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具有一定影响。焦虑状态术后1周时加重不明显,术后1个月时明显减轻;抑郁状态术后1周时明显加重,术后1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2)焦虑患者术前的中医证素主要是气虚、阴虚、气滞,抑郁患者则为气虚、气滞、血瘀,二者术后血瘀证均明显增加。

    2024年04期 v.39;No.311 86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多准则决策的通窍止鼾方联合点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证效益-风险评价

    马澜;霍晶晶;王婧;牟昭;张占玲;

    目的:评价基于多准则决策的通窍止鼾方联合点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 AH)痰瘀互结证效益-风险。方法:72例AH痰瘀互结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建立通窍止鼾方联合点刺治疗儿童AH痰瘀互结证的多准则决策(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模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A/N值、OSA-18评分及腺样体分级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56%)(P<0.05)。MCDA模型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通窍止鼾方联合点刺治疗AH痰瘀互结证患儿的效益高、风险低,获益高于风险,且优于糠酸莫米松鼻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结论:通窍止鼾方联合点刺AH痰瘀互结证患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24年04期 v.39;No.311 870-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运轴行轮”法选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张世新;麻向伟;张媛媛;

    目的:观察“运轴行轮”法选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的疗效。方法:72例FC患儿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选穴推拿,观察组加用“运轴行轮”法选穴推拿,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水平、症状改善情况与大便次数。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为75.00%(2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主症积分为(2.30±0.65)分、次症积分为(1.55±0.28)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36),对照组为22.22%(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儿NO、VIP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NO为(56.36±3.54)mmol·L~(-1)、VIP为(12.62±2.54)ng·L~(-1),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儿便秘症状评分下降、粪便形状等级改善,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7.56±1.01)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粪便形状等级(7.14±0.95)级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6)治疗2、3、4周后,两组大便次数多于治疗1周后,观察组2周、3周、4周评分为(2.95±0.36)分、(3.65±0.54)分、(4.36±0.34)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运轴行轮”法选穴推拿治疗FC患儿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024年04期 v.39;No.311 87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温笑散治疗肝郁脾虚湿盛型抑郁症

    黄璜;闫向丽;郭秀慧;张多;张明远;栗俞程;许二平;

    目的:观察温笑散治疗肝郁脾虚湿盛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抑郁症患者等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组给予温笑散。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5个疗程。结果:西医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笑散治疗肝郁脾虚湿盛型抑郁症疗效稳定可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4年04期 v.39;No.311 882-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中医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曹娜;张钰欣;刘雨昕;刘金涛;王维广;吴宇峰;陈子杰;翟双庆;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检索CG病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00份病例,在证候表现方面,症状多见胃胀、胃痛;舌象多见苔白、舌红;脉象多见脉弦、脉细;证素多见胃、脾、气滞、热、肝、寒、气虚、湿。在药物性味方面,总体药性以温居首,寒平次之,药味以辛苦甘并举,酸淡咸涩较少;取前50味高频药物,性味组合多见辛温、苦寒、辛苦温、甘平、辛甘温。在组方选药方面,总共涉及301味药物,功效以补气、理气居多;药物分为3个社群,甘草作为核心节点,半夏、陈皮、白术、茯苓与其联系紧密。结论:CG以脾胃虚弱为本,邪气郁滞为标,其中病性以气滞、气虚、湿阻为主,郁久容易从阳化热,病位以脾胃为中心,亦可旁及肝胆等脏。故而治疗时宜阴阳并投,升降并用,主以辛(苦甘)温,佐以苦寒、甘平。组方思路通补兼施,调气为先,重在补脾气、行滞气、祛湿气,兼以解郁热、化痰瘀、消食积、养胃阴,辅以益气血、利肝胆。

    2024年04期 v.39;No.311 886-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桥本甲状腺炎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应用情况研究

    乔雪;李静蔚;屈佳乐;陈翰翰;陈宏志;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HT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2个中英文数据库及2个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筛选诊断明确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限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定性分析结局指标。结果:158篇文献合计纳入患者15 220例,应用结局指标165种,频次1 379次,分属6个指标域:中医症状/证候48次(3.48%),症状/体征128次(9.28%),安全性事件142次(10.30%),远期预后6次(0.44%),理化检测1 054次(76.43%),生活质量1次(0.07%)。结论:临床治疗HT理化检测指标应用频次较高,对HT共性问题较为重视,关注HT发病机制及预后的合理性。尚且存在结局指标差异大、命名相对不规范、卫生经济学评价不足、诊断及疗效参考标准不一致的局限性。建议构建HT核心指标集,合理选择相关结局指标,进一步推动HT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期 v.39;No.311 893-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原推拿医家陈宇清及其《新推拿医案辑要》

    许辉;王峥;周运峰;周斌;时明伟;周航;陈晓静;

    《新推拿医案辑要》是中原推拿名家陈宇清的代表性著作,该书虽有记载,但始终未见面世。周运峰教授获赠该书手稿后进行整理总结,发现《新推拿医案辑要》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推拿医案专著,集陈老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之大成。从《新推拿医案辑要》现存医案中发现,陈老应用推拿治疗疾病涉及内外妇儿等科,尤为重视腹诊辨别病症,并首创患者病情报告,革新了推拿诊治疾病的模式。

    2024年04期 v.39;No.311 9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中医学报》稿约

    <正>《中医学报》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专题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标准与规范”“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2024年04期 v.39;No.311 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